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科普
中国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7/9/27 18:15:51
来源:中国环境网   点击:681
  新华社记者高敬、安蓓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6日正式公布。我国目前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们要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自然遗产。一起来看看,这10处“宝地”都在哪儿吧!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也是目前试点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顾名思义,这个试点就是为保护“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而设立的。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涉及四川、甘肃、陕西三省。
  尽管大熊猫的灭绝风险从“濒危”下调为“易危”,但其栖息地碎片化问题严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强大熊猫栖息地廊道建设,连通相互隔离的栖息地,实现隔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野生东北虎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目前仅存不到500只。东北豹属金钱豹东北亚种,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其野生数量只有50只左右,大部分生活在中俄边境地带。
  东北虎豹等大型野生动物的活动半径非常大。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选址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广大区域。
  【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拥有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泥炭藓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生物活化石聚集地和古老、珍稀、特有物种避难所,被誉为北纬31°的绿色奇迹。这里有珙桐、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36种,金丝猴、金雕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5种。
  试点区位于神农架林区,面积为1170平方公里。
  【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位于浙江省开化县,这里是钱塘江的发源地,拥有大片原始森林,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黑麂的主要栖息地。
  试点区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级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等范围,秀美的景色可想而知!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试点区整合了原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保护地,还新增了非保护地但资源价值较高的地区。
  这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是生物物种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博物馆,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还是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
  【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
  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位于福建省北部,试点范围包括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等。
  【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目前,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面积是10个试点中最小的,也是少有的展现了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这种人文景观的国家公园。
  试点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内,整合了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八达岭-十三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和部分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试点区要追求人文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
  【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的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光听名字就令人神往。
  普达措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拥有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还是雪豹、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分布区。
  试点包括甘肃和青海两省约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多个保护地、碎片化管理问题比较严重。试点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