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节日
“国际社工日”请随记者走近专业社工
发布时间:2019/3/20 18:22:47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1645

“国际社工日”请随记者走近专业社工——他们把“平凡”做成“专业”

  3月19日是国际社工日,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来到莫愁湖街道,为9位10年前入行的社工举办一场特殊的分享会。他们的成长,见证社会工作的职业化道路,也见证社区治理的创新发展,他们忙碌的身影是全省5.57万持证社工的一个缩影。
  “六尖”社工这样炼成
  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负责人常建东表示,10年来,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经历从无到有,从“社区大妈”到专业化、职业化队伍的历程。2009年,南京首次公开招聘1000名大学生社工充实到社区岗位一线。十年大浪淘沙,很多人因为工资少、事情多、社会认同度低而离开,但也有人选择了坚守。
  据统计,最初这1000名大学生社工,最终有300多人留了下来。如今,他们是南京各大社区和社会组织的骨干力量。在他们的带领下,很多社区探索出全新的治理方式。吕欢就是其中一员,如今她已成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党委书记。
  “刚考进来时,很多居民都表示怀疑,一个小姑娘在社区能干啥?”吕欢回忆说,她曾逐个走访360位社区党员,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她发现,小区停车问题是社区矛盾最突出的部分。她和同事们一一走访,争取到多数居民的支持,成功在4个老旧小区实现停车管理的规范化。专心做好社区的平凡小事,吕欢被民政部授予“最美社工”荣誉称号。
  专业社工,有专业方法。做一名眼尖、耳尖、舌尖、笔尖、脚尖、心尖的“六尖”社工,成为老社工李鸿运的志向。在社区这10年里,他从事过低保、房保、计生、综治、城管、党建等各个条口的社会工作。“一开始,我是一无所知的‘小白’,如今,居民咨询任何问题,我都能给出回答,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有条不紊地处理。”李鸿运的这份自信,是靠双脚跑出来、用心琢磨出来的。
  “莺歌苑的下水道,我带人晚上加班疏通过;明园社区的党员微信群是我推动建立的;内秦淮河防汛值班,我夜里参与过;福园路命名,是我写信申请下来的;门口黄色禁停线,是我中午加班带领工人画好的……”李鸿运将这些年的工作日常一一道来。“常敲千家门,常理千家难”,他确实做到了。
  12%的持证专业社工在江苏
  近几年,全国社工考试报名人数接连突破20万、30万和40万数量级,目前全国有44万人考取专业社工资格证,其中12%在江苏。全国已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7500多家,其中16%在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友涛感慨道,这10年,不仅社工人数激增,社工待遇和社会地位也发生巨变。1993年,南师大首开社工专业,第一届毕业生们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工作。2009年,南京市首创统招大学生社工,社工人才迎来春天。2012年,公益创投兴起,一大批社会组织发展起来,社工又找到新的用武之地。2015年起,“社会工作”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社会工作已成为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部署之一。
  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南京市建邺区民政局局长刘天鹏认为,社工做的虽是点滴小事,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社会救助、儿童保护、灾后服务、禁毒戒毒、脱贫攻坚等领域,离不开专业社工的参与。要想把更有温度的服务送到每一个被需要的角落,必须依靠广大一线社工。
  社工待遇逐年提升
  随着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全省2万多个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过去社工是凭经验办事,今后更多地要凭专业技术,就像教师、律师、医生一样。
  “十三五”期间,江苏每万人要拥有持证专业社工7人,所以缺口仍然很大。去年,人社部和民政部颁发《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至此我国正式建立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工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有力推进社工职业化进程。民政部门还将配合教育部支持全国近500所高校,通过学历学位教育每年培养4万名社工专业毕业生。
  各地也在探索,从户籍、住房保障、创业资助等方面给予社工人才更多激励。南京大厂街道提出,打破社工晋升通道“天花板”,能力强、素质高的社工可以晋升到街道,担任副科长、科长。南京市还出台政策,首次明确社区社工待遇底线,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报酬不低于上一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按照南京市相关工资标准,他们的年薪将不低于9.8万元。常州提出引进国内外知名社工督导,2年内购房的给予5万-20万元购房补贴政策。苏州培养首批14名本土社工讲师,优化社工高层次人才结构,社工的职业前景越来越被看好。
  记者 唐 悦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