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强制垃圾分类,南京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9/7/15 19:46:46
来源:南京日报    点击:945


垃圾分类进课堂。本报通讯员张敏本报记者董家训摄

  全民参与,前中末端齐发力,7月的上海,因为轰轰烈烈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成为全国的焦点。“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一时间成为网上最热段子。
  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是破解“垃圾围城”的最佳路径。
  2017年,南京被列入全国先行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城市之一。根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20年底前,46个试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要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今年6月28日,住建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南京和上海同属46个城市之一,再加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上海迈入垃圾分类“硬约束”时代,无疑让300多公里外的南京人产生联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南京还有多远?
  相比上海的全民参与,南京“群众基础”不差
  与上海的全民参与相比,南京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群众基础”并不差。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南京市垃圾分类总体工作情况和试点街道推进情况时就提出,2018年南京主要以街道为单位,整体推进单位、小区和公共区域开展垃圾分类,着力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首批12个街道则试点全域垃圾分类。同时,全面推进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8年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所和相关企业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南京起步也未落后。早在2014年,栖霞区尧化街道就已经开始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居民分类投放换积分”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截至去年底,南京城区已有1000余个住宅小区启动垃圾分类。在浦口区林景雅园小区,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不仅可以兑换日用品,还能抵扣物业费或兑换体检、游乐项目,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过80%。
  为了培养市民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南京十分注重中小学、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教育宣传。去年六合区垃圾分类办公室面向学校,编制印发了1万多册垃圾分类绘本。
  今年9月1日,六合区垃圾分类幼儿园教材将在全区幼儿园内正式使用。去年以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利用板报、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采取讲座、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不少学校组织了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即便是在相对偏远的乡村,垃圾分类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按照计划,2019年,我市开展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将达到100%。个别区甚至有望实现自然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全链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新体系,已在不少乡村建立。
  已推行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积累了实践经验
  根据《南京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2017—2020年)》,我市力争用三年时间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形成社会普遍接受的单位垃圾强制分类模式。
  2017年底,南京启动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去年,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公共服务企业实施垃圾强制分类。依照省、市方案,南京推行的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只需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
  在鼓楼区政府,大门入口处的大屏上,滚动播出着垃圾分类小知识。大楼一共18层,每一层都设置了三分类垃圾桶。一楼大厅还有四分类垃圾桶,将可回收物细化分成纸张类和金属类。每天,这些垃圾被运到大楼地下室的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保洁员对其进行二次分拣,然后再由环卫部门拖运走。
  为了督促相关单位规范垃圾分类行为,南京城管在去年11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公共服务企业等四类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重点开展“六必查”:一查是否建立分类台账;二查是否建立分类工作制度、有序推进;三查是否按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容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四查是否在收集容器上设置分类投放标志、在醒目位置设置投放引导标识;五查是否设置集中投放点、规范分类;六查分类投放设施周边环境是否“脏乱差”。专项执法活动首日,共有6家单位因不履行垃圾分类义务,接到行政处罚告知书。
  餐厨垃圾处理末端年底就将建成,硬件基础即将具备
  由于还没有成规模的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我市餐厨垃圾从分类、收运到处置尚未形成“闭环”。不过,这种尴尬局面将在今年被打破。
  7月1日,江北餐厨垃圾处理厂一期已开始调试,当天秦淮区和鼓楼区运输了10吨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该厂日处理量将逐步达到100吨。到明年年初,江北餐厨垃圾厂的日处置能力将提升至400吨,此外还将新增日均2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计划在江南建设的一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目前正在可研、选址阶段。此外,溧水、栖霞、六合、高淳都将有自己的处理站。
  末端处理设施跟不上,是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的普遍难题。即便是上海,目前也尚未做到餐厨垃圾(即上海四分类法中的“湿垃圾”)的全部资源化利用。为此,上海采取了源头末端“齐步走”的方式,逐步建立湿垃圾就地、就近、集中相结合的分类处理体系。目前上海湿垃圾分出量为6164吨/日,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将达7000吨/日。
  目前南京市日均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为800至900吨。按建设进度,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与产生的垃圾量相匹配,大概需要3到5年。但我市一直在农贸市场、饭店、大型单位等特殊领域推行餐厨、果蔬、绿化等易腐垃圾的就地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018年,各区分别在一个农贸市场配备了厨余垃圾处理机进行试点,分别在3个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试点配备餐厨处理机。各区也都在建设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站,形成餐厨垃圾片区处理中心。
  推行强制分类,还差刚性约束
  “只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齐备了,政府部门才有‘底气’向居民提出强制垃圾分类的要求。只有通过地方性法规,才有要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法律依据。”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科员龙瑞表示。
  的确,在坚决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硬约束”时代的上海,这次是动了真格的。7月1日至7日,强制垃圾分类制度实施仅一周,城管执法部门已累计开出199张罚单,责令整改3000余起。其中,上海青浦一家农工商超市,因混投垃圾且未及时整改到位,被处以罚款3万元的重罚。
  在浙江,多地也将实施“最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从加强执法监管入手,以制度约束奖惩结合,让法律不再是“躺在纸上”。
  龙瑞透露,南京会学习上海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比如定点定投、到时“撤桶”等,并结合南京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南京特色的方案。同时,我市也在调研,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立法。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南京人也将面临“灵魂的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本报记者 李芳 马金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