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培厚校园文化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9/10/30 16:48:52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1646

培厚校园文化的土壤(新论)
武 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中,在校大学生的主题方阵获得不少关注与喝彩,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传递出的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校园文化建设成就的缩影。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落实好校园文化建设,发扬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多元化、多样态的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时代面对青年群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保持创新的激情和务实的作风,激发青年在校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鼓励他们勇担时代重任,主动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校园文化为青年人接受教育和个体成长提供了土壤和环境,不仅服务在校生成长成才,也将优秀文化的精神影响力延展到全社会,是当代中国的宝贵财富。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彰显主流精神、融合多元个性,将独特的文化气质植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事业中。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清晰的定位和思路,结合各个学校不同的发展历程、历史背景和学科特色,把时代精神和价值体系融入日常教学中。重要纪念日和开学日的同升一面旗、共唱一首歌、向英烈敬献花圈等主题活动,利用通识课程、特色活动、社会实践等弘扬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推动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凡此种种,都能很好地增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运用新媒介新形式、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高地,营造出贴近青年生活、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形态。近些年,不少学校探索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形式,如利用图片、表情包、动漫、歌曲、音视频等,实现了思想政治和文化、审美等多重功能。“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正逐步呈现,把握和引导方向是我们必须直面的议题。要突出青年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深入研究青年阅读和接受信息的碎片化、具象化等特点与规律,主动占领宣传和文化阵地。这次国庆前后,一些高校运用社交短视频、VI视觉识别系统、在线画册等方式,以新颖形象展示出青年群体爱国爱校的风采,充分证明了立足网络实现文化育人的功效。
  制度对价值塑造和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也同样如此。教风学风建设不是大而化之的命题,而要从细节和小事做起。依靠制度规范校园生活,能更好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更有力地增强青年群体的自律能力和自强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挖掘规章制度育人功能的过程。一旦形成全体师生都认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制度力量会将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带着校训校规的烙印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逐步成长为社会栋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要营造崇尚劳动、鼓励奉献的生活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宿舍和社区的管理,贡献自己的才智。这有利于他们提升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也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使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自觉维护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