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公众说环保
生态优先护长江碧水东流
发布时间:2021/1/14 17:44:24
来源:中国环境网   点击:2008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绘就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次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对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力度越来越大。
  5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长江流域劣Ⅴ类水体首次“清零”、8000多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1361座非法码头彻底整改、2417个违法违规项目已清理整顿、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5年来,沿江省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取得的成绩和成效还是阶段性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久久为功,打好长江生态治理持久战。
  切实转变理念,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在行动上。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如果过度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忽视环境容量有限性和生态承载脆弱性,将导致生态环境严重透支。只有解开思想认识上的结,才能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过去的5年中,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走在了全国前列。上海崇明、湖北武汉、重庆广阳岛、江西九江、湖南岳阳结合自身资源和禀赋特点,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浙江丽水、江西抚州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有益经验。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敢于动真碰硬,以问题整改促保护、促发展。河湖问题的表现在水中,根子在岸上。过去5年中,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努力挖病根、找病因,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从2018年起,生态环境部连续3年组织拍摄长江警示片,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推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实施。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倒逼整个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系统思维,把整个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安排治理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科学运用整体观,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不断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从而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做到“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圈地盘、抢资源、条块分割、破坏产业链条的连接和延伸等现象曾在长江沿岸多地存在,结果导致无序竞争、产业同构等问题,也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只有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各地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但沿江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也带来了巨大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破旧才能立新,坚决摒弃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才能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最终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小胜为大胜,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