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图片新闻
迁徙时节,看飞鸟翔集青山碧水间
发布时间:2024/10/26 16:12:01
来源:南通学习平台   点击:229

江苏南通:迁徙时节,看飞鸟翔集青山碧水间

    当秋天的落叶飘落,候鸟们再次踏上征程,飞往南方温暖的怀抱。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全球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南通,成为候鸟南迁北往的重要驿站。
    鹰柱奇观闪现五山
    “来了!军山气象台方向,几十只灰脸鵟鹰正随着气流盘旋!快看,形成‘鹰柱’了!”10月13日上午9时许,记者与江苏省南通环境中心的监测员一起登上剑山,观猛禽过江。没过多久,监测人员就低声提醒猛禽的出现。


灰脸鵟鹰组团盘旋。管昊昱 摄

    这里面向长江,视野开阔。通过望远镜,记者第一次清晰地看到迁徙中的猛禽,它们在高空中滑翔,姿态迅捷、平滑,一瞬间就飞过山头,“长空之王”的冲击力扑面而来。观鸟爱好者们立刻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连续拍摄;登山的游客们也顺着方向望去,掏出手机,记录下这震撼一幕。
    雨后初霁,适合观猛。1个多小时里,大家观测到100余只猛禽。“这是凤头蜂鹰,这是灰脸鵟鹰……”有着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监测人员仅凭肉眼就可辨认出猛禽种类,这些猛禽要在迁徙途中飞越近10公里江面,需要好的天气和合适的气流。因此在阴雨天气,它们会在江畔盘旋休整,等待合适的天气和时机再飞越长江,“多数猛禽都有较强的领地意识,除了迁徙季节,很少能看到像‘鹰柱’这般壮观的猛禽集群活动。”

凤头蜂鹰。管昊昱 摄

    大批猛禽在南通长江边盘旋飞舞的壮观场面,还“飞”进了央视《新闻直播间》:10月10日,在南通五山地区,摄影爱好者拍摄到大批猛禽聚集成群的画面,它们在长江岸边上空组团盘旋,时而低空双飞,时而空中群舞,场面十分壮观。
    “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生态系统是否健康,一个地方有猛禽出现,说明这一区域有适合它生存和栖息的环境。”据观鸟爱好者介绍,最近正是猛禽过江高峰期,最多时有近百只“组团”出现,目前在五山地区已观测到凤头蜂鹰、灰脸鵟鹰、普通鵟、黑鸢、松雀鹰、红隼、燕隼等猛禽。

国宝兄弟南通相遇
秋色正浓,万鸟齐飞。

    南通滨海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高速上的重要“服务区”,每年7月底至10月是候鸟迁徙季,大批候鸟在这里迁徙过境。今年8月初,“先头部队”陆续抵达南通。

勺嘴鹬。吴为民 摄

    大自然馈赠我们一场神奇的邂逅: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极危物种勺嘴鹬和“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迁徙途中相遇于此。这两个物种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勺嘴鹬全球仅600余只,中华凤头燕鸥全球仅200余只。
    “8月初,我们在通州湾滨海湿地监测到了今年全省首批勺嘴鹬秋迁记录。”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勺嘴鹬在南通中转栖息,补充能量,更换羽毛后陆续飞往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部分会到更温暖的东南亚地区过冬。目前,“小勺子”们在南通“服务区”的补给已近尾声,待来年春季北迁时再来。

中华凤头燕鸥(2成1幼)。朱迎春 摄

    向北迁徙的中华凤头燕鸥也在7月底现身通州湾。自2020年起,中华凤头燕鸥已连续5年“打卡”,南通成为目前江苏省已知的中华凤头燕鸥唯一记录地。“南通滨海湿地食物资源丰富、人为干扰较少、生态环境改善,是‘神话之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联合观鸟爱好者多番观察,已初步掌握该种群在南通的迁徙停歇规律:它们一般停歇1至3天,且携带幼鸟比例较高,全天基本在海堤内塘捕食小鱼小虾,在鱼塘埂上或水边裸地停歇。
    在高空、林间、浅滩,到处都有鸟儿的身影,它们时而觅食休憩,时而低空滑翔,时而盘旋飞舞,为江海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目前,今年秋迁已近尾声,环境监测人员和志愿者共观测到包括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小青脚鹬、黄嘴白鹭、黑脸琵鹭、东方白鹳、黑嘴鸥在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白腰杓鹬、大杓鹬、小杓鹬、大滨鹬、翻石鹬、阔嘴鹬、红喉歌鸲、红角鸮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余种。
    部分鸟儿选择留下
    夕阳斜照,军山绿野旁的河道里,“潜水小将”小??正练着“水上漂”;黄泥山旁的黑短脚鹎群里,混进了一只栗耳短脚鹎,可没多久,暗灰中带斑点的羽毛和粗犷的叫声“出卖”了它……

小??

    “以前,栗耳短脚鹎每年冬来春走,是我市冬季可见但数量不多的候鸟。”南通市爱鸟摄影协会副主席管昊昱惊喜地发现,自2021年春至今,黄泥山附近四季均可见一只栗耳短脚鹎,它常年与黑短脚鹎混群生活。“巧的是,2023年夏天以来,我在军山绿野观测到另一只栗耳短脚鹎,外观颜色偏暗;今年入夏后,在剑山附近,看到了第3只,前额有一小块白色,明显区别于前两只。”回家仔细对比了照片,他推测,栗耳短脚鹎已常年在五山地区居留,并与黑短脚鹎婚配繁殖并产生了杂交后代。

黑短脚鹎(左)、栗耳短脚鹎(右)。管昊昱 摄

    选择留下来的,还有最近的“人气王”——灰脸鵟鹰、凤头蜂鹰。“这是我市每年春、秋季常见的迁徙过境猛禽,但2020年以来,每年夏秋季,我们在五山地区都能观测到两三只。”管昊昱和协会摄影师们持续观察,目前没发现其繁殖行为,可能是未成年个体。
    近年来,监测人员和摄影爱好者对南通五山地区鸟类持续观测,发现部分鸟类个体改变了原有的生存习惯,由候鸟变成了“留鸟”或由过境鸟变成了“夏(冬)候鸟”,从“游客”成为“居民”,折射出南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更适合鸟类生存繁衍。

管昊昱 摄

    为了方便更多的鸟儿安居、觅食,南通没少花心思。今年以来,南通建成运行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覆盖沿海、沿江、农田、森林等生态系统;持续推进勺嘴鹬高潮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选配高性能无人机、无人船等观测设备,强化观测能力;针对长江生态系统旗舰物种——长江江豚,在五山滨江段布设2套水下声呐实时监测系统;在沿江沿海等重要候鸟栖息地,布设10套鸟类AI智能监测设备;在军山“生态岛”试验区,布设4套4G远程红外相机设备,实现对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的远程在线监测保护与管理。截至目前,南通市累计记录物种3789种,与上一轮相比,新增了281种物种新观测记录,成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希望能进一步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给鸟儿们预留足够的栖息空间,减少人为干扰。”管昊昱说。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