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图片搜索:
首页 - 绿色图库
晒晒与天安门合影,讲讲光阴的故事
上传者:黎明    类别:休闲生活    上传时间:2019/9/24 18:05:40    浏览:17219

唐小丽

    “天安门,对于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感,这世上没有一座广场能像天安门广场这样让我崇敬、敬畏。”上海市民王力伟这样描述他的心情。
    近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场“我爱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实物展”开展。展览共展出了从市民中征集而来的150幅与天安门的合影及其背后的故事,除了上海市民踊跃参与外,北京及其它省市的市民也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呈现出丰富的展品背后故事。文章开头提到的王力伟也提供了不少珍藏多年的老照片。


1964年10月,王力伟的父母与奶奶一起在天安门前留影。

    现场,一组组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跟随着新中国70年的发展足迹,擦亮了尘封在一位位普通市民70年记忆中的生活印记,浸满家国情怀。
    “我爱北京天安门……”你可知,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上海一对年轻姐弟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传唱了近50年,几乎成为几代中国人爱国情怀的启蒙歌曲。这首歌创作于1969年11月29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词、曲作者其实是上海的一对堂姐弟。
    词作者叫金果临,那一年还只有13岁的他,受到英语书上“I love Beijing, I love Tiananmen.”这句话的启发,他写下最简单纯真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曲作者金月苓是金果临的堂姐,当时19岁,是上海玻璃厂的一名女工。从小喜欢唱歌的她自学了作曲,曾对着一本《红小兵》小册子上刊登的儿歌挨个谱了曲,其中有一首便是堂弟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几经修改和投稿,词曲最终于1970年9月第一次发表在《红小兵歌曲选》上。

人民日报最终定稿

    歌词于三年后才正式定稿。1972年2月发表在《工农兵歌曲》(第一辑)上,即现在传唱的版本;1972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这首歌的词曲,从此《我爱北京天安门》被全国传唱。
    两人都是在作品发表之后才第一次去天安门。展览展出了姐弟俩单独或一起在天安门的合影。对天安门的特殊情感,成为了他们一生的情怀。



金月苓、金果临与天安门的合影

    后来的金月苓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一名音乐编辑,现在仍然在创作儿歌。金果临则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进农场,后又回城进了企业。如今这首歌网上到处都可以免费下载,有人建议他们收取版权费,被他们拒绝了。金果临说,这首歌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它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时代,感恩祖国,这一辈子为大家做了这么一点事,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已经很满足了。
    悠悠岁月,绵绵记忆,天安门前,定格了那些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展览墙上,一排排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一张张天安门前的笑脸,定格了那些年人生历史时刻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本次展览的源起是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一批老照片。二十多年前,北京朝阳区文化馆花了十年时间从朝阳区30多个社区居民家中收集来以天安门为背景的千余张老照片。这些照片集结了不同年代的人关于天安门的记忆。

北京当年征集到的老照片

    “那时候,这些老照片征集起来太不容易了,”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感慨道,“一开始大家不愿意给,生怕被我们搞丢了,如果丢了天安门的照片就像丢了魂一样。”这些与家人、战友、同学、朋友在天安门前的合影弥足珍贵,有的照片中的人早已各奔东西,还有的已经去世了,留下的照片都是老百姓的珍贵回忆,融入了亲情、友情、爱情和国家之情,成为一生中珍贵的记忆符号,体会到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一种家国情怀、精神向往。
    上海市民王力伟的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北京人,他觉得应该感谢这次照片征集活动,回首过往才发现,天安门合影串起了一家四代各个阶段的重大时刻。

1974年6月,父母带着六岁的王力伟到北京游玩,在天安门前留下了三口之家的合影。

2004年正逢新中国成立55五周年,王力伟夫妇带着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留下一家三口的合影。

    1955年5月,父亲第一次离开上海时的照片;1956年,父亲考入北京矿业学院,当年10月第一次在天安门前拍照;1964年父母完婚,奶奶来到北京,婚后一家三口第一次在天安门前的合影;1974年,住在宁波的4岁的他第一次到北京,与父母在天安门前留下合影;1996年,王力伟结婚,婚后一个月带着太太来到北京天安门,在天安门城楼留下夫妻俩的合影;2004年,儿子4岁的时候,正值新中国成立55周年,夫妻俩国庆期间带着儿子王乐智在天安门城楼合影;2015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王力伟的父母又重回北京,再度在天安门前合影……天安门前的合影仿佛一个仪式,承载了他们一家四代特殊时刻的特殊情感。
    也许在很多市民中间,都发生着和王力伟一家同样的故事,郑重、虔诚地去天安门前合影,完成人生中的一个仪式。北京摄影师高源则是这项仪式的见证人。他是照相馆的员工,从1979年开始就在天安门广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拍照,一晃已是40载。40年他共拍摄近60万张照片,见证了天安门广场每一个细节的改变。他的照片中,有拍毕业照的大学生,有敬队礼的少先队员,有英姿飒爽的人民警察,有推着轮椅的残疾人,有求婚的恋人……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市民携家带口在天安门前的留影,脸上洋溢的笑容是每张照片的共同点。“有机会再来,我还在老地方给您拍照!”他在天安门广场向每位找他拍照的人挥手。
    你的生日,我的名字,“国庆”“建国”们纷纷讲述了他们名字背后的故事
    展览开幕当天,还来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有的名字叫“国庆”,有的名字叫“建国”。他们的年龄从三十到七十岁,跨越了四十多年,他们中有高级教师、人民警察、记者、飞机维修师、船员……同样的名字,不同的年龄,又带给了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

“国庆”“建国”们在天安门布景前合影

    1959年10月1日生的方国庆,父母自然而然地给他取名国庆,“我和祖国共成长”,几十年的公安工作中,破过无数起各类案件,也参加了无数次的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的保卫工作,“从警后,每个生日都在为祖国执勤。”他骄傲地说。
    黄建国的父亲曾是地下党,父母给他起名建国是为了让他铭记美好江山来之不易。小时候,他把建国的“国”字里的“玉”少写一点。“偷工减料,何以建国?”父亲怒斥。被父亲罚跪后,黄建国从此认真写字,老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薛国庆因为国字辈顺其自然地被父母起名为国庆,从教32年,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干部、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称号。汶川地震,他创作的歌曲《不再害怕》(后更名为《爱心无价》)被广泛传播,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无愧于‘国庆’这个闪亮的名字”。
    蔡建国当过兵,也在船上做过22年的政委,去过五大洲四大洋,碰到过索马里海盗,给他最大的体会就是还是祖国好,祖国强大,人民才能挺直腰背。

收藏爱好者史国庆在自己展位前

    史国庆生于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这个名字也寄托了一位从农村到上海、历经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的母亲最朴素的情感,热爱收藏的他收藏了几十年与国庆有关的票证、火花、专刊等。
    孙国庆是国庆三周年被养父母抱回家的,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返沪,在公交售票员岗位上加入中国共产党,所在车辆也获得“共产党员示范车”,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负爸妈给我起的这个名字”。
    马国庆生于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曾是东航的飞机专业维修人员,那年国庆碰到警察例检看过身份证走后,回头对他说的一声“生日快乐!”让他感到无比温暖。
    今年31岁的严国庆,算是“国庆”中的年轻一代,复旦硕士毕业的他用知识改变命运,工作中,“国庆”之名让他更受信任,第一次见面也让后来成为他女朋友的女孩一下子就记住了。“名字带给了我幸运”,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继续参与、见证祖国下一个繁荣昌盛的70年。

市民在展览墙前认真观展(照片由上海群众艺术馆提供)

    这个名字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带着鲜明的时代感,赋予了他们责任、使命和荣誉,激励着他们不负此名。无论何时何地,与祖国的牵挂,再难割舍。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美丽的祖国该有多么美!”曾经脍炙人口的歌曲,随着大家的再度传唱,在无限感慨的同时,也也寄予了更加美好的祝愿。

说明:图片为网友发布,发布者自行承担责任,与江苏环境网无关。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上述图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网站与上传者核实处理,联系QQ:3228428740。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