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环保科普
311种鸟来扬“安家”
发布时间:2023/11/6 21:18:51
来源:扬州日报   点击:2205

11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正式施行,为生态文明建设再添新保障。记者当日从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随着扬州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鸟类来扬“安家”,目前扬州已观测到的鸟类有311种。

“随着天气转凉,迁徙越冬的候鸟们纷纷在瘦西湖生态树林中陆续现身。日前,扬州首次观测到蓝歌鸲,扬州鸟类家族再添‘新成员’。”扬州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扬州地处候鸟迁徙的东部路线。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逐年改善提升,丰富的树种,茂密的植被,为鸟儿们提供了安全的觅食场所,途经扬州前来觅食休整的鸟类越来越多。10月以来,扬州环境监测中心观测人员在瘦西湖树林中观测到了蓝歌鸲、灰背鸫、乌灰鸫、北红尾鸲、红尾歌鸲、红胁蓝尾鸲、鸲姬鹟、鹊鸲、黄腹山雀、燕雀等十多种越冬候鸟。

其中,蓝歌鸲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东北部,胆小善隐藏,一般多在地上行走和跳跃,觅食也基本在林下地上和灌木上。

灰背鸫主要在中国东北和邻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繁殖,在中国南部越冬,迁徙期间经过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是中国较常见的一种区域性候鸟,种群数量较为丰富。

乌灰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多在林下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大部分为有害昆虫,对林业有益,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

北红尾鸲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和部分冬候鸟,越冬于长江以南,多在路边林缘地带活动。它在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可以找到它。

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相关人员表示,该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在人员培训、设备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开展城乡样地鸟类监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5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