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太瘦了,怎么也喂不胖,可愁死人了。”这些家长往往还会羡慕家有小胖子的父母:“你瞧人家孩子,圆乎乎的,多可爱,身体多结实。”殊不知家有小胖子的家长也是一肚子苦水:“孩子胖,可是不结实,身体也不好,老生病。而且胖也妨碍运动,长大了也不好看。”
现在部分孩子胖的胖、瘦的瘦,身体匀称、健康结实的孩子在减少,其实孩子的健康与脾胃有关。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认为小儿五脏“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孩子身体发育尚未完善,脾的形质和功能尚未成熟,加之小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又相对较多,如果稍有喂养不当、冷暖不调、疾病及用药不当,容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弱,临床表现如以下:
不爱吃饭;腹胀腹痛;体质差,容易生病;咳嗽缠绵不愈;口舌生疮;体内湿气大,痰湿重(虚胖);比同龄人瘦小;稍一运动就出汗,夜里盗汗;爱流口水,睡觉露睛;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家长该如何给孩子补脾呢?
一、饮食讲究“足、全、杂”,贵在有时有节
《黄帝内经》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把主食、果蔬、肉蛋奶合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这就是最顺着脾胃脾气的吃法。平时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健脾养脾的食物,比如:山药、山楂、芡实、薏米、大枣、莲子等。下面推荐两个食疗方:
(一)白术山药粥
做法:
1.干山药、白术研成细末,粳米洗净。
2.锅中放入粳米,加适量清水烧开,转小火煮至粥将成,放入山药、白术末,再煮10分钟即可。
3.食用时可加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健脾补虚,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的小儿。
(二)莲子白术芡实汤
做法:
1.莲子、芡实洗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白术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汆水,去浮沫。
2.将莲子、芡实、白术、生姜与猪瘦肉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养心安神、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造成的小儿夜啼。
二、捏捏揉揉健脾胃,小儿推拿功效大
(一)揉足三里,强壮身体,胜过补药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处。足三里一般用拇指按揉,揉3下按1下,两侧的足三里都要按摩,每侧3分钟。如果是日常保健,按揉的力量可以轻柔一些;如果孩子有积食症状,按揉的力量要稍重一些,时间也可以适当长一些。
(二)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补脾经:用拇指指腹旋推孩子拇指螺纹面,旋推是指顺时针旋转按摩,平时保健按摩就以补脾经为主,每次按摩3至5分钟即可。
(三)揉板门,开胃口,吃饭香
揉板门:用拇指指腹揉孩子大鱼际,手法不要太重,每次揉3分钟,每日1次。揉法适用于日常保健和一般的消食化积。
(四)揉神阙,固本消积,增强体质
神阙穴就在肚脐上。平时给孩子进行保健按摩,可以先把手掌搓热,贴在孩子的肚脐上,轻轻揉一揉,稍稍带动皮肤就可以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30下,每次揉3分钟即可。
(五)捏脊手法,促进发育,提高抵抗力
操作时让孩子趴在床上,以两手拇指置于孩子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边推边以食指、中指捏起脊旁皮肤。从龟尾推至大椎为1遍,每次推5遍即可。在最后1遍时,每捏3下,提1下。捏脊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总之,孩子脏腑娇嫩,需要家长用心呵护,只有养好孩子的脾胃,才能摄取到足够的营养以促进生长发育,孩子才能吃饭香、长得高、少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