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 搜索信息
登录 注册
 
首页 - 信息中心 - 环保小知识 > 绿色生活
清明节如何才能更加清明?
发布时间:2025/4/4 17:11:22
来源:中国环境网   点击:343

    近日,民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通知,倡导文明祭扫,推动移风易俗。要求各地要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倡导厚养薄葬、慎终追远的理念,通过举办文化讲座、集体追思、主题展览等活动,让群众在缅怀先人中传承优秀文化。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故人的传统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很多地方人们都以上坟烧纸、燃放鞭炮等传统形式祭奠亲人、表达哀思。但随地随意烧纸,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春季少雨干燥时节,很容易带来火灾风险隐患。
    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无论是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每年清明节前,各地相关部门都要提前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倡导以文明、绿色、安全的方式进行祭扫。一些殡葬服务单位通过建立官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供免费网上祭扫服务,相关部门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及乡村干部对公共场所焚香烧纸行为进行文明劝阻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一束鲜花寄哀思,一缕清香传故情。实际上,清明祭扫不仅是溯源血脉的仪式,更是传承精神的载体。重在感情,贵在真诚,效在传承。近日,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等五部门围绕“文明、安全、传承、生态”四大主题,联合倡议创新祭扫方式、践行绿色文明殡葬、弘扬时代新风,号召居民以绿色低碳行动赋予传统节日新内涵。北京推动发展多种绿色祭扫方式,比如八宝山革命公墓开展水溶祭祀、时空寄语、时空邮箱、鲜花祭台、免费鲜花祭逝者等多种绿色祭扫方式,让家属寄托哀思。
    以更安全、更环保、更文明的形式对逝者抒发不变的追念,既是时代需求,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人人可为、人人有为。每个市民都应以文明之礼寄哀思,自觉告别“烟火祭扫”陋习,以鲜花绿植替代纸钱,以擦拭墓碑寄托思念。提倡撰写祭文、种植纪念树、社区公祭等方式,让追思从 “重形” 转向 “重情”,让清明更具文化温度。树立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多陪伴、多关怀,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倡导宁俭勿奢的传统,简办丧事,拒绝攀比浪费,鼓励选择生态安葬方式,让生命回归自然,让思念融入青山。积极挖掘培育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家训家风,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共同追思先辈艰苦创业的不平凡历程,引导年轻一代感悟优良家风文化,接受良好家训家风教育的洗礼。
    清明是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更是推动文明进步的良好契机。倡树文明祭扫新风,让清明节更加清明,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文明祭扫理念,主动宣传殡葬改革政策,自觉抵制和劝导不文明祭祀行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每个公众都应积极响应倡议,争做健康文明、低碳祭扫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让文明、低碳、安全、节俭祭扫成为行为自觉,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张厚美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注:除明确标明原创外,本站发布的图文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如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中心
 
快讯
媒体关注
图片新闻
公众说环保
绿色创意赛
环保小知识
如果您想与我们合作或了解更多江苏省内环保公益资源,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江苏环境网
关注江苏环境公众号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合作伙伴  |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5 www.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电话:(025)84723697    网站邮箱:jslszy@jshj.org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57069号